財政部要求提升會計評估行業質量,1-2月中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同比增長8.5%……以下是界面新聞整理的3月21日國內財經要聞。
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顏色強調,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通縮風險需要受到重視。
六部門鼓勵地方政府對綠色建材消費予以適當補貼,中疾控稱本輪流感已進入高峰期……以下是界面新聞整理的3月20日國內財經要聞。
分析師指出,上周央行宣布降準并非是貨幣政策轉向,因此商業銀行下調1年期和5年期LPR必要性不強。
大灣區vs長三角,香港成為前者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,更長期的因素包括居民收入和對未來的預期。
如何衡量世界級的灣區發展?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對標其他灣區?想要引領發展還有哪些路要走?
對于1-2月財政收入的下滑,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稱,主要是2021年末緩稅收入在去年初入庫,抬高了基數。
在面臨不確定性的時候,美聯儲更可能選擇“制造衰退”,而不是“關注增長”,當然這是人為制造的衰退。
德勤因審計華融失職被罰2.1億元,1-2月外商投資同比增長1%……以下是界面新聞整理的3月17日國內財經要聞。
分析師預計,此次降準釋放的資金在5000億元-6000億元。
大家更關心的是這個國家能否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相應的負債水平。
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廖群預計,今年中國出口增速可能在3-5%。
雖然中國通貨膨脹不具有威脅,但短期利率下降空間有限,要真正使得貨幣政策更有效,必須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。
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,一個大國需要有一定的宏觀稅負水平來保障宏觀調控能力。
文旅部下周一起恢復受理和審批涉外營業性演出,商務部稱正在研究穩外貿政策.....以下是界面新聞整理的3月16日國內財經要聞。